河南省豫南检测中心
苯醚甲环唑(Difenoconazole)属于三唑类杀菌剂,主要作用是抑制真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围管蛋白的形成,广泛应用于果树、蔬菜等作物,有效防治黑星病、黑豆病、白腐病、斑点落叶病、赤霉病等。
本产品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。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,抑制抗体和试纸条中检测线(T线)上抗原的结合,从而产生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,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(C线)颜色深浅比较,对样品中苯醚甲环唑进行定性判定。
本产品适用于新鲜蔬菜、水果样品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定性检测。
注:检测样品种类参照国标GB2763-2021。
0.5mg/kg。
6个样品的检测时间不超过30分钟。
1. 苯醚甲环唑残留检测试纸条(10块)
2. 提取液(2×50mL/瓶)
3. 一次性吸管(10支)
4. 说明书(1份)
5. 2mL聚苯乙烯离心管(10支)
1. 天平:感量0.01g
2. 15mL聚苯乙烯离心管
3. 移液器(20-200μL、100-1000μL)
4. 涡旋仪
5. 计时器
6. 剪刀
7. 胶体金分析仪(选用)
1. 检测前样品应恢复至室温(20~30℃),取新鲜样品擦去泥土,剪碎成小于1cm见方的碎片。
2. 称取2.00±0.05g样品至15mL聚苯乙烯离心管中,再加入6mL提取液,盖上盖子,涡旋仪涡动或手动上下振荡1min,静置1min得样品液。根据检测需求,按照下表稀释,得样品待检液。
样品名称 | 国标限量(mg/kg) | 样品液(μL)+提取液(μL) |
圆葱、西红柿、葡萄、梨、苹果、菜豆 | 0.5 | 无需稀释即为样品待检液 |
辣椒、黄瓜、大白菜 | 1 | 100+100 |
叶用莴苣、结球莴苣 | 2 | 100+200 |
芹菜 | 3 | 100+400 |
注∶抽样方法参考《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》(2019总局令第15号),国标限量参考GB2763-2021。
1.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。使用前将试纸条和待检样本恢复至室温(20~30℃)。
2. 从原包装袋中取出试纸条,打开后在60min内尽快使用。
3. 用一次性吸管吸取样品待检液,垂直缓慢滴加3滴(约100μL)于加样孔(S孔)中。
4. 液体流动时开始计时,反应10min,根据示意图判定结果,其他时间判定无效。
判定方法(一)目测法
1. 阴性(一):T线显色高于或者等于C线显色,均表示样品中的待测物浓度低于检测限。
2. 阳性(+):T线显色低于C线显色,或者T线不显色,均表示样品中的待测物浓度等于或高于检测限。
3. 无效:未出现C线,表示操作过程不正确或试纸条已失效。在此情况下,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,并用新的试纸条重新测试。
判定方法(二)仪器法
1. 打开胶体金分析仪,进入检测界面,选取对应项目试剂名称。
2. 加样孔(S孔)端在外,将试纸条插入胶体金分析仪的承载器中,点击“检测”键,胶体金分析仪将自动对结果进行判读。
1. 每次检样前,剪碎样品的刀具需进行清洗,避免交叉污染。
2. 样品处理后在30min内使用,时间过长则需重新处理样品再检测。
3. 请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测试,操作时请勿触摸试纸条显色区,检测时避免阳光直射。
4. 本试纸条为一次性产品,请勿重复使用。
5. 本产品检测结果仅供参考,如需确证,请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方法。
6. 产品评价时,建议使用甲醇进行标准品中间浓度稀释,添加量控制在10~100μL。
1. 实验需匹配相应的实验设备和穿戴必需的实验装备(白服、手套、口罩等)。
2. 实验所用全部物品,应用完毕后应妥善处理,勿让儿童接触。
使用本产品检测含有10mg/kg的多菌灵、克百威、噻菌灵样品,结果均呈阴性。
产品保存于2~8°C避光干燥环境中。
本产品的有效期为12个月。